註:此諮商創作小說人物、內容、事件皆為完全虛構,是以個案角度為出發點的小說。
曉琪回想起心怡諮商師所說的溝通和協商,心中不禁感到一陣茫然。她發現,雖然自己努力重建了支持系統,身邊有了許多可以依靠的朋友和家人,但在溝通和協商方面,她確實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她開始回顧最近的生活,發現自己常常因為溝通不良而感到困擾。首先是和爸媽之間的關係。雖然他們已經不再反對她接受心理諮商,但仍然會對她的生活大小事指手畫腳,干涉她的決定。她知道爸媽是出於關心,但有時候他們的過度干涉,還是讓她感到喘不過氣。
再來是工作上的問題。她有一位同事總是遲到,影響了團隊的進度。她想提醒對方,但又怕傷了和氣,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還有一些同事,總是過度關心她的私生活,讓她感到很不自在。她想委婉地拒絕,但又怕得罪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而男友小默,身為老闆,工作總是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候,他會因為太過專注於工作而忽略了她,讓她感到被冷落。她想告訴他自己的感受,但又怕打擾他,不知道該如何溝通。
最後,是在生活中買東西被插隊。她想制止這種行為,可是又怕引起不當的紛爭。覺得自己權益受損,可是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跟維護。
曉琪嘆了口氣,心中充滿了困惑。她發現,溝通和協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情境,都需要不同的技巧和策略。她需要學習更多,才能夠更好地處理這些人際關係,讓自己的生活更加順遂。
曉琪坐在書桌前,手裡拿著筆,卻遲遲無法在筆記本上寫下任何字。她仔細思考著心怡諮商師所說的溝通和協商,以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種種人際關係問題,突然意識到,比起重建支持系統,真正困難的點其實是「維護」支持系統。
重建支持系統,就像是蓋房子,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合適的材料,建立穩固的基礎。但維護支持系統,就像是住在房子裡,需要不斷地打掃、修繕,才能讓房子保持舒適和安全。
她發現,面對各種不同的關係,自己需要不斷地切換不同的身分。在父母面前,她是女兒;在同事面前,她是同事;在男友面前,她是女友;在朋友面前,她是朋友。每個身分都有不同的期待和責任,她需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言行舉止,才能夠滿足這些期待,履行這些責任。
要如何維護好這些關係,讓它們能夠長久地支持自己,更是一門更大的學問。她需要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何傾聽他人的需求和期望,如何解決衝突和矛盾,如何建立信任和尊重。
曉琪感到一陣壓力。她發現,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但她也感到一絲興奮。她知道,只要她願意努力,就能夠掌握這些技巧,維護好自己的支持系統,讓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曉琪深吸一口氣,放下手中的筆,決定這幾天先讓自己好好陪伴自己就好。她感到有些疲憊,需要一段時間來沉澱一下思緒,整理一下心情。
她決定暫時放下那些人際關係的煩惱,給自己一些空間和時間,做一些讓自己感到快樂和放鬆的事情。
她拿出畫筆和畫紙,開始隨心所欲地塗鴉。她畫出藍天白雲,畫出綠樹紅花,畫出自己心中嚮往的美好世界。
她拿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裡。她跟隨著書中的人物,經歷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人生百態。
她打開電視,追起自己喜歡的劇集。她跟隨著劇中的情節,時而歡笑,時而流淚,暫時忘卻了現實生活中的煩惱。
她泡了一個熱水澡,讓溫暖的水流洗去身上的疲憊。她點上香薰,讓淡淡的香氣舒緩自己的神經。
她關掉手機,關掉電腦,關掉所有的干擾,讓自己好好地睡一覺。她要補足過去幾天睡眠不足的缺口,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都得到充分的休息。
曉琪相信,只要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她就能夠重新找回自己的節奏,重新充滿力量。她要用最好的狀態,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曉琪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腦海中浮現出這段時間以來接受諮商的點點滴滴。她發現,自從開始諮商以來,自己一直不斷地向前看,努力地想要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她重建了支持系統,學習了溝通和協商的技巧,努力地想要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她就像一個不停奔跑的跑者,只想著要跑到終點,卻忽略了沿途的風景。
她突然意識到,似乎偶爾也需要停下來,好好地看看自己。看看自己走過的路,看看自己取得的成就,看看自己內心的感受。
她需要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反思過去,去沉澱思緒,去整理心情。她需要好好地照顧自己,愛護自己,讓自己在不斷前進的同時,也能夠保持平衡和健康。
曉琪閉上眼睛,在心中默默地對自己說:「曉琪,妳已經做得夠好了。現在,妳可以停下來休息一下,好好地看看自己。」
空閒之餘,曉琪坐在咖啡廳靠窗的位置,觀察著來來往往的路人。她看著他們匆忙的腳步,看著他們臉上的表情,心中不禁思考著,大家都是以什麼樣的模樣和方式活著呢?他們又是如何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關係中,切換自己的角色呢?
她看到一位年輕的上班族,穿著筆挺的西裝,手裡拿著公事包,臉上帶著疲憊的神情。她猜想,他可能剛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正趕著回家和家人團聚。在公司裡,他是一位認真負責的員工;在家裡,他是一位溫柔體貼的丈夫和父親。他是如何在這兩個角色之間自由切換的呢?
她看到一位年輕的媽媽,推著嬰兒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輕聲地對著嬰兒說話,眼神中充滿了愛意。她猜想,她可能是一位全職媽媽,每天都在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孩子面前,她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在丈夫面前,她是一位賢慧的妻子;在朋友面前,她是一位開朗的朋友。她是如何在這三個角色之間平衡的呢?
她看到一位年邁的老爺爺,拄著柺杖,慢慢地走在路上。他臉上佈滿了皺紋,眼神中卻充滿了智慧。她猜想,他可能是一位退休的老師,曾經教導過無數的學生。在學生面前,他是一位嚴厲的老師;在家人面前,他是一位慈祥的長輩;在自己面前,他是一位睿智的老者。他是如何在這三個角色之間轉換的呢?
曉琪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角色扮演。有些人擅長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自由切換,有些人則感到有些吃力。但無論如何,大家都努力地想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讓自己在這個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曉琪看著窗外,思緒又飄向了遠方。她想起剛剛觀察到的那些路人,他們看起來都符合自己身分的樣子,似乎都過著平靜而幸福的生活。
但她又忍不住想,或許這只是表面現象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只是不為人所知而已。
她想起衛福部三次補助心理諮商都非常踴躍,這代表著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代表著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承受著心理上的痛苦。
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上班族,或許正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那些看起來幸福美滿的媽媽,或許正為了照顧孩子而感到疲憊不堪;那些看起來睿智的老爺爺,或許正為了身體的衰老而感到無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題,只是他們選擇不說出來,或者沒有機會說出來而已。
曉琪突然感到一陣心疼。她覺得,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需要幫助,有太多的人需要關懷。她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有力量的人,能夠幫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讓他們感受到愛和溫暖。
諮商這天,曉琪特別用心打扮了一番。她沒有選擇過於華麗的服裝,而是選擇了一套優雅自然的裝扮,希望能給人一種舒適、親切的感覺。
她穿了一件淡藍色的針織衫,搭配一件米色的長裙。針織衫的柔軟材質,讓她感到溫暖而舒適;長裙的飄逸設計,則讓她看起來更加優雅和自信。
她化了一個淡妝,讓自己的氣色看起來更好。她沒有使用過多的化妝品,只是簡單地塗了些粉底、畫了眉毛、擦了口紅。她希望自己的妝容能夠自然而清新,不要給人一種壓迫感。
她戴了一條簡單的銀色項鍊,項鍊上掛著一顆小小的珍珠。珍珠的光澤,讓她的脖頸看起來更加修長和美麗。
她還特意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頭髮,讓它們看起來更加柔順和有光澤。她將頭髮簡單地紮成一個低馬尾,讓自己看起來更加清爽和幹練。
曉琪站在鏡子前,仔細地打量著自己。她對自己的裝扮感到很滿意。她相信,這樣的裝扮能夠讓她更加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能夠讓心怡諮商師感到更加親切和信任。

曉琪來到諮商所,繳完費用後,便在等候區找了個舒適的位置坐下。今天的諮商所瀰漫著一股混合式花香,淡淡的、柔柔的,讓人感到放鬆。輕音樂則播放著小提琴版的 First Love,悠揚的旋律在空氣中流淌,撫慰著人心。
曉琪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著音樂,思緒也跟隨著旋律飄向遠方。她突然想到,每個人的 First Love,或許都是從愛自己開始的吧!
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夠真正地瞭解自己,接受自己,欣賞自己。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夠有足夠的力量去愛別人,去關懷別人,去幫助別人。
她想起過去的自己,總是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別人身上,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的需求。她總是努力地想要讓別人滿意,卻忘了問問自己是否快樂。
現在,她終於開始學會愛自己了。她開始關注自己的感受,照顧自己的身體,滿足自己的需求。她開始學會拒絕那些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事情,學會為自己爭取權益。
她知道,愛自己並不是自私,而是一種必要的自我保護。只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能夠更好地照顧別人。只有先愛自己,才能夠更好地愛這個世界。
曉琪在內心輕輕哼唱著宇多田光的 First Love 的歌詞:
I’ll remember to love
You taught me how
You are always gonna be the one
我會記得如何去愛,是你教會了我,你永遠是唯一的那個人…
歌詞的意境,彷彿與她此刻的心境產生了共鳴。她想起過去的感情經歷,那些曾經讓她感到痛苦和迷茫的時刻。但現在,她明白了,正是因為這些經歷,才讓她學會瞭如何去愛,如何去珍惜。
她也明白,那個「唯一的那個人」,並不一定是指愛情中的伴侶,也可以是指自己。只有先愛自己,才能夠找到那個真正適合自己的人,才能夠建立一段健康而美好的關係。
曉琪輕輕地笑了。她感到自己的內心充滿了力量和希望。
時間差不多到了,諮商室的門輕輕打開,心怡諮商師帶著溫暖的笑容走了出來。她輕聲呼喚著曉琪的名字:「曉琪,請進。」
曉琪聞聲站起身,對著心怡諮商師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她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便跟隨著心怡諮商師走進了諮商室。
諮商室的佈置依然溫馨而舒適,柔和的燈光、舒適的沙發、淡淡的香氣,都讓人感到放鬆和安心。曉琪在熟悉的沙發上坐下,看著心怡諮商師,心中充滿了期待。
曉琪在諮商室裡,對著心怡諮商師緩緩地說出這一個禮拜以來,讓她感到困擾的種種人際關係問題。
「心怡諮商師,雖然我努力重建了支持系統,但發現維護真的好難啊…」曉琪苦笑著說:「我爸媽雖然不再反對我諮商,但還是很愛管我的生活,讓我喘不過氣;工作上,有同事老是遲到,影響進度,我卻不知道怎麼開口;還有同事太過關心我的私事,讓我很不自在,但又怕得罪他們;小默工作忙起來,常常忽略我,我想跟他溝通,又怕打擾他…」
曉琪頓了頓,繼續說道:「還有啊,有時候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像是買東西被插隊,我想制止,又怕引起紛爭,覺得自己權益受損,卻不知道該怎麼辦…」
曉琪一口氣說完,感覺像是卸下了一塊大石頭。她看著心怡諮商師,眼神中充滿了求助的意味。
王心怡諮商師看著曉琪略帶疲憊的臉龐,溫柔地說:「曉琪,聽起來妳這一個禮拜過得很不容易呢。這麼多的人際關係問題,一定讓妳感到很困擾和疲憊吧?」
她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沒關係,我們今天就來好好地梳理一下這些問題,一起想辦法解決。首先,讓我們先深呼吸幾次,放鬆一下心情,好嗎?」
王心怡諮商師引導曉琪做了幾個深呼吸,讓她稍微平復了一下情緒後,才接著說:「曉琪,在溝通方面,有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叫做『我訊息』。這是心理學家湯瑪斯.戈登提出的,在心理諮商中很常用,特別是在處理人際關係、親子溝通、衝突解決等議題上。」
王心怡諮商師稍微停頓了一下,讓曉琪有時間消化這些資訊,才繼續解釋道:「『我訊息』的核心概念是,用非指責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指責或批評對方。它的結構通常包含三個部分:第一,描述行為,客觀地描述對方的行為,不帶任何評價或判斷;第二,表達感受,清楚地表達自己因對方行為而產生的感受;第三,提出需求,清楚地表達自己希望對方做什麼。」
曉琪聽完心怡諮商師的解釋,皺著眉頭說:「聽起來好複雜喔…我完全沒有概念要怎麼做耶!」
王心怡諮商師溫柔地笑了笑,說:「別擔心,我們慢慢來。就從妳剛才說的,和妳爸媽的溝通開始練習,好嗎?」
她頓了頓,接著說:「舉個例子,如果妳直接跟妳爸媽說:『妳們總是干涉我的決定!』這樣帶有指責的意味,可能會讓他們覺得妳不領情,反而造成反效果。」
曉琪點點頭,表示認同。
王心怡諮商師接著說:「但如果妳用『我訊息』來表達,效果可能會更好。例如,妳可以這樣說:『爸媽,當妳們給我很多建議時(描述行為),我感到有些壓力(表達感受),因為我希望能夠自己做決定,並承擔相應的責任(提出需求)。』這樣說,是不是比較溫和,也比較容易讓他們接受呢?」
曉琪聽完,眼睛一亮,似乎有些明白了。「嗯…這樣說好像真的比較好耶!比較不會讓他們覺得我在抱怨。」她思考了一下,又問:「可是,如果他們還是不聽呢?」
王心怡諮商師看著曉琪,溫柔地說:「曉琪,如果妳的父母還是不聽,那是正常的。畢竟,『我訊息』只是初步的溝通,並不能保證對方一定會改變。重點是,我們要避免使用『你總是…』、『你從來不…』等帶有指責性的語氣。」
她接著說:「而是要專注於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並以尊重和理解的態度與對方溝通。這樣才能夠讓對方感受到妳的誠意,也比較願意傾聽妳的想法。」
王心怡諮商師又舉了幾個例子:「像妳說的同事遲到,如果妳直接說:『妳又遲到了!真沒禮貌!』這樣聽起來是不是很刺耳?」
曉琪點點頭,說:「對啊,這樣說一定會吵起來。」
王心怡諮商師笑了笑,說:「但如果妳用『我訊息』來表達,就可以這樣說:『當妳遲到時(描述行為),我感到有些焦慮(表達感受),因為我擔心我們工作流程的時間會被耽擱延誤,無法正常作業(提出需求)。』這樣說,是不是比較委婉,也比較容易讓對方接受呢?」
曉琪聽完,若有所思地說:「嗯…這樣說好像真的比較好耶!比較不會讓對方覺得我在責怪他。」
王心怡諮商師又繼續說:「還有,像妳說的同事過度關心妳的私生活,如果妳直接說:『妳們總是管太多了!』這樣聽起來是不是也很不客氣?」
曉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對啊,這樣說一定會得罪他們。」
王心怡諮商師接著說:「但如果妳用『我訊息』來表達,就可以這樣說:『當妳們一直問我關於私生活和感情的事情時(描述行為),我感到有些壓力(表達感受),因為我希望能夠自己掌握生活的節奏(提出需求)。』這樣說,是不是比較尊重對方,也比較容易讓他們理解妳的想法呢?」
曉琪聽完心怡諮商師的解釋和舉例,頻頻點頭,表示認同。她思考了一下,說:「心怡諮商師,我來練習看看,妳聽聽看對不對?」
她深吸一口氣,說:「像妳說的,如果遇到插隊的情況,我如果用『我訊息』,就可以這樣說:『當你跳過我直接往前時(描述行為),我感到生氣和不公平(表達感受),因為我希望大家都能遵守輪流排隊的規則(提出需求)。』這樣說可以嗎?」
王心怡諮商師微笑著點點頭,說:「說得很好!妳已經掌握了『我訊息』的精髓。不過,在實際情況中,妳可以根據當時的情境,調整一下用詞,讓表達更加自然。」
曉琪又接著說:「還有,如果小默因為工作忙碌而疏忽我,我如果用『我訊息』,就可以這樣說:『當你忙碌時有點疏忽我(描述行為),我感到孤單和失落(表達感受),因為我希望我們之間能夠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提出需求)。』這樣說可以嗎?」
王心怡諮商師再次點頭,讚許地說:「說得非常好!妳已經能夠靈活運用『我訊息』了。記住,在表達感受時,要盡量使用具體的詞語,例如『生氣』、『孤單』、『失落』等,這樣才能夠讓對方更清楚地瞭解妳的感受。」
王心怡諮商師看著曉琪,溫柔地說:「曉琪,希望這些例子能夠幫助妳更瞭解『我訊息』的應用。記住,練習是關鍵。嘗試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我訊息』,並觀察它對妳的人際關係所帶來的影響。」
她停頓了一下,接著說:「記住,使用『我訊息』的關鍵在於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試圖控制或改變對方。透過這種溝通方式,我們可以建立更健康、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曉琪聽完,點點頭,說:「我會努力練習的!希望能夠改善我的人際關係。」
王心怡諮商師笑了笑,說:「我相信妳一定可以做到的!只要妳堅持下去,一定會看到成效的。」
曉琪也對心怡諮商師露出一個充滿希望的笑容。
曉琪稍微放鬆了一下,接著又皺起了眉頭,說:「心怡,其實我還有一個困擾,就是身分切換的問題…」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常常覺得自己像個變色龍一樣,在不同的身分之間切換。在家裡,我是爸媽的女兒,要聽他們的話;在公司,我是員工,要遵守公司的規定;在小默面前,我是他的情人,要體貼他、關心他。」
曉琪接著說:「我發現,原來重建支持系統並不難,維護和保持支持系統才是最難的…」
她有些沮喪地說:「好像不可能什麼身分都是一百分,一個人的精神和體力是有限的。我想要當個孝順的女兒、稱職的員工、體貼的情人、專業的吧檯手…可是,我真的覺得好累,好想放棄…」
王心怡諮商師看著曉琪,溫柔地說:「曉琪,我完全可以理解妳的感受。身兼多重身分,的確會讓人感到疲憊和壓力。而且,想要在每個身分都做到完美,更是難上加難。」
她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所以,妳現在感到疲憊和沮喪,是很正常的。不要對自己太過苛刻,好嗎?」
王心怡諮商師看著曉琪,溫柔地說:「曉琪,妳說得對,面對各種不同的關係,確實需要不斷切換不同的身分,這可能會帶來壓力或混亂。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角色衝突』或『身份整合』的議題,很常見,尤其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常同時扮演多重角色。」
她停頓了一下,接著說:「要更好地保持自己,我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首先,是自我覺察。培養對自己情緒和想法的覺察。每天花幾分鐘時間思考,今天我扮演了哪些角色?哪些角色讓我感到舒服?哪些讓我感到疲憊?這可以幫助妳更清楚地瞭解自己的需求和界線。」
曉琪聽完,若有所思地說:「自我覺察…好像很有道理耶!我好像很少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王心怡諮商師接著說:「再來,是設定界線。學習說『不』,並清楚定義每個角色的範圍。例如,在工作時專注於專業角色,回到家後切換到家庭或個人角色。這樣可以避免角色之間的混淆和疲勞。」
曉琪聽完,若有所悟地說:「設定界線…這好像也很重要!我常常覺得自己被各種角色綁住,都忘了自己其實可以拒絕一些事情…」
王心怡諮商師點點頭,說:「沒錯!設定界線是保護自己的重要方式。當妳清楚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就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不同的角色。」
她又接著說:「還有,是時間管理。安排時間來平衡不同角色的需求。確保妳有足夠的個人時間,從事讓自己放鬆和充電的活動,比如散步、閱讀或冥想。這有助於維持內在的平衡。」
曉琪聽完,眼睛一亮,說:「時間管理…這好像也是我一直忽略的事情!我總是把時間排得滿滿的,都忘了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
王心怡諮商師繼續說:「最後,是身份整合。嘗試將不同角色整合成一個更完整的自我。例如,問自己:『在所有這些角色中,什麼是我的核心價值?』這可以幫助妳在切換身分時,保持內在的連貫性和真實感。」
曉琪聽完,更加若有所悟地說:「身份整合…這好像是最深層的問題!我好像從來沒有好好思考過,到底什麼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王心怡諮商師點點頭,說:「身份整合指的是將一個人多重的社會角色、個人特質和價值觀整合成一個連貫的自我概念。當我們在不同關係中切換身分時,例如:作為兒女、伴侶、員工、朋友,如果這些身分之間有衝突或不一致,可能會導致內在的混亂、焦慮或耗竭。整合的目標是讓這些不同部分能夠和諧共存,讓妳感到更真實和穩定。」
她接著說:「所以,曉琪,妳可以試著問問自己,在所有這些角色中,什麼是妳的核心價值?是誠實、善良、負責、還是其他?當妳清楚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就能夠在切換身分時,保持內在的連貫性和真實感,不會迷失自己。」
曉琪聽完心怡諮商師的解釋,還是有些疑惑,問道:「心怡諮商師,我知道身份整合很重要,可是…我還是不太清楚該怎麼做…」
王心怡諮商師溫柔地笑了笑,說:「別擔心,身份整合是一個需要時間和耐心的過程。我們可以一步一步來。首先,是自我探索。開始時,試著列出妳在生活中的主要角色。然後,問自己:每個角色中,什麼是我的核心價值和信念?這些角色之間有什麼共通點?哪些部分讓我感到矛盾或不舒服?」
曉琪聽完,點點頭,說:「列出角色…這個我可以試試看!嗯…女兒、員工、情人…還有什麼呢?好像還有朋友…」
她皺著眉頭,開始思考:「每個角色中,什麼是我的核心價值和信念呢?好像…對爸媽,我希望他們開心;對公司,我希望把工作做好;對小默,我希望他幸福;對客人,我希望他們放鬆…」
曉琪停頓了一下,說:「這些角色之間有什麼共通點呢?好像…都是希望對方好…」
她又接著說:「哪些部分讓我感到矛盾或不舒服呢?好像…是當這些角色的需求互相衝突的時候…」
王心怡諮商師看著曉琪,溫柔地說:「曉琪,妳已經開始了很好的第一步。妳能夠列出自己的角色,並且開始思考每個角色中的核心價值和信念,以及角色之間的共通點和矛盾之處,這已經是非常棒的進展了。」
她接著說:「妳發現,妳的核心價值好像都是希望對方好,這是一個非常善良和體貼的特質。但是,當這些角色的需求互相衝突的時候,妳就會感到矛盾和不舒服,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妳想要照顧到所有人的需求,卻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王心怡諮商師接著說:「接下來,可以反思過往經驗,特別是那些讓妳感到衝突的時刻。例如,妳可能在工作上表現得很強硬,但在對於爸媽卻覺得自己太軟弱。分析這些經驗,找出模式,並思考如何讓這些部分更一致。」
曉琪聽完,點點頭,說:「反思過往經驗…這好像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我好像很少停下來好好想想,為什麼我會在某些時候感到特別不舒服…」
她皺著眉頭,開始回想:「好像…在工作上,我必須表現得很專業、很強硬,才能夠讓別人信任我。可是對於爸媽跟情人,我卻覺得自己應該要溫柔、體貼,才能夠讓爸媽和小默感受到我的愛…」
曉琪停頓了一下,說:「可是,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好像戴著面具,不是真正的自己…」
王心怡諮商師點點頭,說:「沒錯,這就是身份整合的挑戰。當妳在不同角色之間切換時,可能會感到自己好像戴著面具,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方法,讓這些不同的角色能夠和諧共存,讓妳感到更真實和穩定。」
她接著說:「除了反思過往經驗,妳也可以使用一些工具輔助。例如,日記寫作。每天寫下妳的情緒和行為,探索不同角色之間的轉換。或者,正念練習。透過冥想,觀察自己的思緒而不判斷,幫助妳覺察到身份的流動性。」
曉琪聽完,眼睛一亮,說:「日記寫作…這個我可以試試看!,正念練習融入身份整合很有挑戰,不過,我也願意試試看!」
王心怡諮商師接著說:「日常練習也很重要。將整合應用到生活中。例如,當妳從一個角色切換到另一個時,刻意停頓一下,深呼吸,提醒自己:『我是一個整體的人,不只是這個角色。』這樣可以強化內在的連貫性。」
她停頓了一下,眼神充滿鼓勵地看著曉琪,說:「身份整合不是一蹴可幾的過程,它需要耐心和持續的努力。但當妳成功整合時,妳會發現自己更能自在地面對各種關係,並擁有更強大的內在力量。記住,保持自己不是關於完美無缺,而是關於照顧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曉琪聽完,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若有所悟地說:「我是一個整體的人,不只是這個角色…這句話說得真好!我好像常常忘了這件事…」
她抬頭看著心怡諮商師,露出一個充滿希望的笑容,說:「心怡諮商師,謝謝妳!我覺得我好像又更瞭解自己一點了!」
王心怡諮商師看著曉琪,溫柔地說:「曉琪,今天我們討論了『我訊息』的溝通技巧,以及身份整合的重要性。希望這些方法能夠幫助妳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並且在不同的角色之間保持內在的連貫性和真實感。」
她停頓了一下,接著說:「記住,溝通和身份整合都是需要時間和練習的過程。不要對自己太過苛刻,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和成長。我相信妳一定可以做到的!」
曉琪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露出一個充滿感謝的笑容,說:「心怡諮商師,今天真的謝謝妳!我覺得我好像把心裡面的很多東西都釐清了。原本覺得自己快要被各種角色壓垮了,現在覺得好像又充滿了力量!」
她接著說:「我會努力練習『我訊息』的溝通技巧,也會好好思考身份整合的問題。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下去,一定可以找到一個更自在、更真實的自己!」
王心怡諮商師看著曉琪,充滿鼓勵地說:「曉琪,我相信妳一定可以做到的!妳是一個非常聰明、有力量的女孩。只要妳相信自己,並且堅持下去,一定可以克服所有的困難!」
她溫柔地笑了笑,說:「而且,記住,我永遠都在這裡支持妳!」
時間到了,曉琪開始收拾東西。她把筆記本和水瓶放進包包裡,然後抬頭看著心怡諮商師,露出一個充滿感謝的笑容。
王心怡諮商師也對她微笑,然後起身走到諮商室的門口,輕輕地打開門,說:「曉琪,再見!」
曉琪也對心怡諮商師微笑,說:「心怡諮商師,再見!謝謝妳!」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