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掌控感」?
我們訂計劃、做筆記、健身、投資,甚至不停刷新社群動態,好像只要把一切安排妥當,就能避免混亂與失序。
但現實常常不按劇本走,專案進度被打亂、人際出現變數、健康亮紅燈、社會環境瞬息萬變。結果是,越想控制,反而越感到失控。
這種焦慮,並不是因為事情變糟,而是因為我們害怕面對「不確定」。
這也是控制慾的核心——我們不是真的想控制世界,而是想逃避那份對未知的恐懼。
一、控制慾的本質:對未知的恐懼
控制慾並非壞事,它來自於恐懼。
害怕失敗、被拒絕、失去資源,我們便試圖想掌控所以事情。
於是行程要精準、健康要數據化、人際要符合期待。
但世界本質是不確定的,沒有任何計劃能保證萬無一失。
二、三種常見的控制慾
- 缺乏安全感:越怕失去,就越想緊抓不放,例如不斷確認關係是否「安全」。
- 凡事親力親為:難以放手給他人,寧願自己過勞,也不願冒險結果出錯。
- 人格極端:在強勢群體裡表現霸道,在弱勢情境裡又開始自卑退縮。
看似不同的表現,其實都是同一件事:「對不確定的不安感。」
三、你想控制的不是事情,而是情緒
控制慾的核心,是逃避「焦慮感」。
當事情不順利,我們用計劃、資訊、行動麻痺自己,好像掌控了局面。
但現實是,每次控制完,又會冒出新的變數。
4. 學會與未知共處
既然生活本質上不可控,解法當然不是更嚴格掌控,而是提升承受力。
試著練習:
- 當焦慮出現時,先停下。
- 注意身體反應:心跳、呼吸、緊繃。
- 不急著消除焦慮,允許它的存在。
- 把注意力放回當下的聲音、光線與感受。
當你能與「不確定感」待在一起,它就不再那麼可怕。
5. 從恐懼到熱愛
放下控制,不代表放棄掙扎。
我們仍能計劃、行動,但不再是出於恐懼,而是因為熱愛:
- 試著讓事情變更好,而不是怕失敗
- 珍惜當下,而不是怕失去
- 對未來保持好奇,而不是抗拒未知
當出發點改變,我們會從緊繃走向鬆弛,從焦慮走向自在。
生活不是一場可以精準掌控的劇本,而是一段充滿未知的旅程。
真正的自由,不是把一切掌握在手裡,而是即使在混亂中,依然能安然自處。
今日重點
📍 放下掌控,接納所有的不確定
📍 控制慾其實在逃避焦慮情緒
📍 從恐懼轉為熱愛,擁抱未知
📝經驗分享
放下掌控,真的是一件說得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的事。人總有執念,口裡說不在乎,心裡卻仍在乎得要命。面對未知的事情,我們越想掌控它,往往越容易感到失控。這讓我慢慢明白,控制慾其實不是真的想掌控事情本身,而是在逃避內心的焦慮情緒。
回想自己過去,尤其在感情裡,我總想安排每一步,規劃每個可能的結果。但經歷多次波折後,我才意識到,人是世界上最不可控的存在。我們的所見所聞、情緒和想法,會隨著時間不斷改變。如果連自己都無法完全掌握,那又何必對未發生的事情糾結不休呢?
當我放下控制,專注於自己能做的事,而不是試圖掌控一切,心境開始鬆弛。生活的每一刻,無論順境或波折,都能更自在地體驗與感受。接納不確定感,不僅減少焦慮,也讓我重新看見自己行動的初衷。
人生的自由,不在於掌握所有結果,而在於即使面對混亂,也能安然自處。學會放下掌控,接納不確定,我們才能真正輕鬆面對生活的每一刻。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按下「♥︎」鼓勵我繼續創作希望
各位讀者能夠留言建議和回饋,讓小弟能產出更有價值的優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