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小樂器超好玩的~
感覺統合是大腦整合來自視覺、聽覺、觸覺、
前庭覺和本體覺等感官訊息的過程,
而「節奏感」則與「前庭覺」和「本體覺」的協調性息息相關,
透過有節奏感的活動(如跳躍、擺盪、韻律操等),
可以促進大腦更好地處理和組織感官輸入,
提升整體的感覺統合能力與協調性,
進而改善孩子的日常適應性、專注力與學習表現。
若是進入音樂學習,像是敲打節奏,身體四肢的指令。
也有機會處理到這些感覺機制。
節奏感與感覺統合的關聯
1.前庭覺與節奏:
前庭覺(平衡覺)負責處理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和移動感,與協調、
平衡及對節奏的感知有密切關係。
2.本體覺與節奏:
本體覺(身體感知覺)提供身體各部位的位置訊息,
有助於身體協調和動作計畫,這也是發展節奏感的重要基礎。
3.規律與組織:
有節奏的活動能提供規律的感官刺激,有助於大腦更好地組織、
預測和整合訊息,從而提升感覺統合的效率。
哇,這些訊息整合起來,我發現讓孩子玩音樂節奏遊戲真的是利多。
「手眼協調蹦蹦鼓」也是在一股熱情中的發想。
這一組樂器,是敲敲小樂手的延伸版本,
透過口訣安排,讓指令與位置成為好朋友,朗朗上口的同時,
仍是在為大腦的鍛鍊安排一個路徑的熟悉練習。
這些口訣也會自動形成一組訊息代碼來幫助演奏者。
我不稱它為爵士鼓的替代品,而是給它另一個新名字。
「手眼協調蹦蹦鼓」的原因是,期待它可以帶來另一層意義和功能。
把玩玩具,帶來有趣好玩的陪伴,
同時整合感覺統合的手、眼、腳的協調,和視、聽、觸的感官感覺合作。
享受在音樂節奏裡,也愛上玩音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