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不錯:拖延、完美主義與畏懼失敗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許多人時常感到思緒紛雜,腦中充滿各種想法,卻在付諸行動時猶豫不決,進而產生拖延,甚至抗拒執行。這類現象的深層原因,往往與我們內心深處,那個承載著童年經驗的「內在小孩」有著密切關聯。

內在小孩恐懼失敗的心理脈絡

想像一下,你小時候曾因為達不到某項標準,比如考試成績不夠好、不小心弄壞物品,或者做事不符合大人的期待,遭受嚴厲的批評、責備,這些經歷會在心靈深處烙下印記。當時那個弱小的你,可能因此學會小心翼翼,深怕再次犯錯而招致負面反應。

這股來自童年創傷而生的恐懼,並未隨著成長而消失,反而像一個隱形的包袱,深藏在潛意識中,形成一個害怕失敗的「內在小孩」。對這個內在的自我而言,失敗不單是結果不盡理想,更像是會再次引發過去被批判、被排斥的痛苦經驗。為了避免這種重現的痛苦,它會自動開啟防衛機制,試圖避免任何可能導致失敗的情境。

畏懼失敗,使你的理性思維與內在感受產生拉鋸,進而導致行為上的停滯。害怕失敗會促使你不斷思考、規劃,卻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這是因為潛意識中認為「不行動就不會失敗」,藉此規避可能重現的痛苦。

完美主義的困境

由於過度在乎結果,你可能會將標準設定得過高。這種「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心態,反而阻礙了實際的開始與推進。你經常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思考「做」或「不做」,做的CP值有多高、不做又有什麼損失等等。

看起來很認真在思考,其實只是在權衡利弊、想像可能的風險,而非實際解決問題。

因為任何可能導致失敗、引發外界批評的情境,都會觸及內在小孩的脆弱點。為了避免再次經歷類似的創傷,無行動、抗拒開始,便成為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

只要沒有真正開始,就不用面對可能的失敗。

問題是,排斥實際行動不去做,讓事情永遠處在想像中,就像薛丁格的貓「不能斷定它的真實情形」,雖然保護了不去碰觸恐懼的情緒,但是會造成心智的大量負載。一個人長期處在這種內耗的精神狀態中,會慢慢變得缺乏自信、思緒模糊、劃地自限,成為惡性循環。

療癒內在,啟動行動力

關鍵在於,我們需要開始正視並關懷內心那個害怕的「內在小孩」,理解它的恐懼與需求。

  1. 覺察並命名情緒
    當內心感覺焦慮或煩亂時,主動停下來,細心觀察這些情緒具體是什麼——是恐懼、不安還是挫折感?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例如「我感到害怕失敗」,幫助你把抽象的情緒變得清晰具象,減少無意識的混亂和壓力。
  2. 練習有意識的接納與自我安慰
    產生負面情緒時,不要急著壓抑,而是像安撫一個受傷的孩子那樣,對自己說:「這些感覺很正常,也沒關係。」逐漸建立內在的安全感,讓恐懼和不安不再主導你的思維。
  3. 建立具體的小行動計畫,逐步修復自信
    將大目標拆解成小步驟,設定可以輕鬆完成的任務,例如每天專注完成一件簡單的工作或決策。完成後給自己肯定,累積正向經驗,幫助內在小孩慢慢克服「怕失敗」的障礙,提升行動力與自信心。

創傷經驗是讓我們成長的人生說明書,不是照本宣科的劇本。當內在小孩逐步獲得療癒,它所承載的恐懼便會逐漸消散,內在的拉鋸與矛盾亦會減輕。如此一來,你將能更專注、更安心地投入行動,不僅能有效提升執行力,也能逐步實現個人目標,活出更具力量與自信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96巷23號
6會員
41內容數
不務正業的律師、實習心理師、圖文創作者。不想寫執業心得或法律科普的時候,多半會寫心理療癒、分享學習方法,順便說說她看到的世界。
96巷23號的其他內容
2025/07/15
你可憐父母,同情父母,對父母愧疚,代表你和父母的序位是顛倒錯亂的。
2025/07/15
你可憐父母,同情父母,對父母愧疚,代表你和父母的序位是顛倒錯亂的。
2025/07/14
可以的話,抱著悲憫心,嘗試看見每個人都在經歷著痛苦。
2025/07/14
可以的話,抱著悲憫心,嘗試看見每個人都在經歷著痛苦。
2025/07/13
私有既成道路雖受都市計畫限制,無法自由使用,但透過容積移轉制度,仍有機會發揮土地價值。只要依照法定程序辦理,既能保障自身權益,也能促進都市土地有效利用。
2025/07/13
私有既成道路雖受都市計畫限制,無法自由使用,但透過容積移轉制度,仍有機會發揮土地價值。只要依照法定程序辦理,既能保障自身權益,也能促進都市土地有效利用。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你很害怕做一件事會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那件事成功之後對你來說只有一種好處
Thumbnail
如果你很害怕做一件事會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那件事成功之後對你來說只有一種好處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三、五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三、五章 (摘錄)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在追求成功和個人成長的道路上,許多人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障礙,那就是「等我準備好...我就會...」的心魔。這種思維模式讓我們陷入了一種錯覺,認為只有當我們完全準備好時,才能開始採取行動。但是,這種等待完美時機的態度往往導致機會的流失和潛能的浪費。
Thumbnail
在追求成功和個人成長的道路上,許多人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障礙,那就是「等我準備好...我就會...」的心魔。這種思維模式讓我們陷入了一種錯覺,認為只有當我們完全準備好時,才能開始採取行動。但是,這種等待完美時機的態度往往導致機會的流失和潛能的浪費。
Thumbnail
今年嘗試以和學生動手做玩具的方式 示範遇到挫折時、事情的走向不如預期時 如何調節情緒 如何以輕鬆的態度看待一切 如何笑著說:沒關係,那我換個方式再試試看 如何在盡力以後,接受不完美的結果 剛開始 學生的情緒仍然不穩定 有時會忽然語調急促或大聲說話 示範幾次如何面對不如預期的
Thumbnail
今年嘗試以和學生動手做玩具的方式 示範遇到挫折時、事情的走向不如預期時 如何調節情緒 如何以輕鬆的態度看待一切 如何笑著說:沒關係,那我換個方式再試試看 如何在盡力以後,接受不完美的結果 剛開始 學生的情緒仍然不穩定 有時會忽然語調急促或大聲說話 示範幾次如何面對不如預期的
Thumbnail
不要想的那麼多,也許時間到就勇敢的往前衝了。 我每次都深信的覺得只要時間一到一定就可以,但往往我總是會顧慮東顧慮西的人,總是要再做決定前,就開始想這樣真的做真的好嗎?我的心裡總是會先幫我設定好我之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然後我就淪陷了一番。 我明知道這樣子不行,我只要想就開始糾結,或是開始會猶豫
Thumbnail
不要想的那麼多,也許時間到就勇敢的往前衝了。 我每次都深信的覺得只要時間一到一定就可以,但往往我總是會顧慮東顧慮西的人,總是要再做決定前,就開始想這樣真的做真的好嗎?我的心裡總是會先幫我設定好我之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然後我就淪陷了一番。 我明知道這樣子不行,我只要想就開始糾結,或是開始會猶豫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