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內在小孩對話:開啟自我療癒與幸福成長的旅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Welcome to Return to Light — the journey of becoming who you truly are.
歡迎來到回光養成系,一起找回自己的光,養成幸福的生活。

幸福,不是達成目標的瞬間,而是一場與自己相處的持續練習

在這條追尋幸福的路上,
我們總習慣向外尋找答案,卻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起點:我們的內在小孩。
這個心靈深處,承載著童年所有美好與不美好的情緒、需求和渴望。
與內在小孩對話,不是什麼深奧的心理學,
而是一場充滿溫柔與理解的旅程,也是我們療癒與成長的關鍵。

什麼是內在小孩?

簡單來說,內在小孩是我們心靈深處仍保有童年時期所有情感與需求的那個部分。
無論你現在多麼成熟、成功,內在小孩都住在那裡,默默地影響著你的情緒反應、關係模式與行為

這個概念由心理學家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在其暢銷著作《回歸內在:與你的內在小孩對話》中廣為人知。
他認為,許多成年後的情緒問題,都源於我們未能被滿足的童年需求。
當我們忽視內在小孩,她就會用各種方式呼喚我們,提醒我們是時候該「回家」了。

為什麼要與內在小孩對話?

我們許多成年的情緒根源,都深埋在童年經驗裡。
當你感到莫名的焦慮、憤怒或不安全感時,很可能就是內在小孩在向你發出求救訊號
與她對話,就像是給了那個受傷的小小自己一個擁抱,能帶來深層次的療癒:

  • 修復自我,重建安全感
    透過對話,你能重新給予自己當初所缺乏的愛與支持,修補童年留下的情感傷口,讓內心重新建立穩固的安全感。
  • 點燃創造力與純粹的快樂
    內在小孩是純粹、自由與想像力的來源。當你重新與她連結,會找回對世界的好奇,釋放被壓抑的創造力,並重拾單純的快樂。
  • 通往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外部的成就,而是來自內在的和諧。當你與自己的所有部分和解,幸福感自然而然會從內心湧現,無需向外追尋。

實踐與內在小孩對話的溫柔技巧

要如何開始這段對話呢?你不需要特別的儀式或工具,只需要一顆溫柔的心。
以下是一些能幫助你開始的實用方法:

  • 寫信法
    找個安靜的時刻,寫一封信給小時候的自己,
    告訴她:「我很抱歉,讓你受苦了。但現在,我會陪著你。」
  • 鏡子練習
    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溫柔地對自己說:「我愛你,我會一直在這裡,陪著你。」
  • 創作陪伴
    透過繪畫、寫作或音樂,讓內在小孩的情緒自由流動。
    不用追求完美,只是單純地去表達。
  • 安全提問

    當你感到不舒服時,試著問自己三個問題:
    • 「你現在感覺如何?」
    • 「這個感覺是從哪裡來的?」
    • 「你現在最需要什麼?」
  • 冥想引導
    找一個安靜的空間,閉上眼睛,想像自己走進童年的一個場景,與小時候的自己對話。問問她需要什麼,然後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告訴她她是安全的。
  • 身體掃描
    有時情緒會藏在身體裡,比如緊繃的肩膀或胃部的不適。
    試著靜靜地感受身體的每個部位,問問自己:「這個感覺想告訴我什麼?」
    這能幫助你發現內在小孩未被滿足的需求。

我的故事:與情緒和解的過程

學生時期,我總是被莫名的焦慮和腸胃不適困擾,胃痛甚至是常態。
後來我才知道,胃是情緒的器官。以前我對自己的情緒很陌生,習慣壓抑憤怒,因為在我的童年,憤怒被視為一種禁忌。
我以為只要當個「乖巧」的人,就能避免衝突與傷害,卻不知道這份壓抑正悄悄地侵蝕我的身心。

直到我開始接觸「內在小孩」的概念,
我才明白,那個不允許自己憤怒、追求完美的我,其實是害怕受傷的內在小孩。
我開始學習用溫和的方式表達情緒,不再評判自己的憤怒,而是允許它的存在。
當我放下部分完美主義,重新學會休息與享受過程,我才發現,真正的自由不是沒有情緒,而是能與所有情緒和平共處。

如何將溫柔融入日常,照顧我的內在小孩

照顧內在小孩,就是將愛與溫柔融入生活中的小細節。
這段旅程沒有終點,只有持續的陪伴。

  • 建立小儀式
    睡前可以為自己點上一盞香氛蠟燭、泡一杯溫暖的茶(怕睡不著選無咖啡因的),
    然後坐下來寫心流日記,與內在小孩安靜地對話。
  • 溫柔的陪伴語言
    每天提醒自己:「你不孤單,我會一直在這裡,陪著你。」
    當內在小孩感到脆弱時,給予她最堅定的承諾。
  • 重新學會玩樂
    重拾童年的樂趣,比如畫畫、玩積木或去公園盪鞦韆。
    這些簡單的活動能讓你重新感受到純粹的快樂,給予內在小孩被看見與陪伴的感覺。

今晚,和你的內在小孩聊聊

現在,閉上眼睛,想像一個小時候的你。
輕輕地,對她說一句安慰的話,
或許是:「你做得很好,過去的那些事都過去了,我愛你。」

然後,問問她:「你今天最需要什麼?」

最後,許下一個承諾:「我會一直陪著你,不論開心或難過。」

對成年的你說

療癒,不是變成一個全新的、完美的人,而是重新牽起內在小孩的手,與她一起回家。
當我們真誠地與內在小孩對話,擁抱她的脆弱與需求,你會發現,你的創作會變得更自由,你的生活也會更幸福。

這是一條回家的路,而路的盡頭,是完整的你。



👇如果你想幫助書書持續創作:

📮 訂閱《書書的棉花園來信》電子報,收到更多幸福練習工具:
👉 [訂閱書書的電子報]

📘 想看更多延伸創作?追蹤方格子專欄《書書的回光私房光室》
👉 [前往專欄]

📘 成為方格子專欄《書書的回光私房光室》的贊助者
👉 [$112成為幸福練習計畫贊助者]

這是書書的IG,有什麼想法可以私訊小盒子喔:書書的棉花園


這裡是書書的棉花園
也是Return to Light(回光之旅)
分享個人成長、心靈療癒和生活儀式感
「你今天有沒有發現屬於你的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書書的棉花園
49會員
138內容數
嗨,我是書書,是一名正在幸福路上的幸福練習生 這裡是我獻給每一位內向者與高敏感心靈的幸福之地 我將從身、心、靈三個面向,分享我走出焦慮、走進平靜生活的療癒之旅 這不僅是我療癒自己的紀錄,更是我想送給你的光,陪你一起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與力量 願你在「回光養成系」的旅程中感受到溫柔與陪伴。
書書的棉花園的其他內容
2025/09/09
在資訊爆炸與人際互動頻繁的時代,學會獨處是一種珍貴的能力。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將孤獨從恐懼轉化為幸福的練習,特別適合內向者與渴望內心平衡的外向者。 書書分享個人經驗,獨處如何成為沉澱思考、激發創作能量與回歸自我價值的時光,文章強調幸福是可以練習的,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將帶來真正的自由與滿足。
Thumbnail
2025/09/09
在資訊爆炸與人際互動頻繁的時代,學會獨處是一種珍貴的能力。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將孤獨從恐懼轉化為幸福的練習,特別適合內向者與渴望內心平衡的外向者。 書書分享個人經驗,獨處如何成為沉澱思考、激發創作能量與回歸自我價值的時光,文章強調幸福是可以練習的,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將帶來真正的自由與滿足。
Thumbnail
2025/09/08
你是否渴望持續的幸福感,而非曇花一現的快樂? 書書分享自身經驗,提出三項幸福練習,帶領讀者感知微小喜悅、為生活增添新意, 並運用知識拓展思維邊界,持續創造幸福。
Thumbnail
2025/09/08
你是否渴望持續的幸福感,而非曇花一現的快樂? 書書分享自身經驗,提出三項幸福練習,帶領讀者感知微小喜悅、為生活增添新意, 並運用知識拓展思維邊界,持續創造幸福。
Thumbnail
2025/09/07
從幸福練習生到生活設計師,探索知識邊界,重新設計人生。 幸福不是終點,而是日常選擇。學習如何創造屬於你的幸福人生!
Thumbnail
2025/09/07
從幸福練習生到生活設計師,探索知識邊界,重新設計人生。 幸福不是終點,而是日常選擇。學習如何創造屬於你的幸福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題外 在方格子所發的每一篇文章, 都是在與內在自己對話跟了解自己, 真正要的是什麼, 從文字療癒自己,以及與不斷內在小孩對話, 我知道內在小孩的她, 曾經她是被我塵封在一個, 木製的六邊形盒子裡, 放在森林中的土裡,當我打開蓋子時, 看到自己的內在小女孩,留著長髮, 捲曲著身體
Thumbnail
題外 在方格子所發的每一篇文章, 都是在與內在自己對話跟了解自己, 真正要的是什麼, 從文字療癒自己,以及與不斷內在小孩對話, 我知道內在小孩的她, 曾經她是被我塵封在一個, 木製的六邊形盒子裡, 放在森林中的土裡,當我打開蓋子時, 看到自己的內在小女孩,留著長髮, 捲曲著身體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Hello! This is room 1111》透過與內心對話療癒自己,找回生活的力量。放下罪惡感,誠實面對內心的不安。生活的本質就是誠實地與自己相處。《Hello! This is room 1111》是一本溫暖可愛的小書,也是一個療癒小物。
Thumbnail
《Hello! This is room 1111》透過與內心對話療癒自己,找回生活的力量。放下罪惡感,誠實面對內心的不安。生活的本質就是誠實地與自己相處。《Hello! This is room 1111》是一本溫暖可愛的小書,也是一個療癒小物。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