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任公職之後,工作項目中有一項是負責ESG的資料匯整。日前,臨時被指派要向新任大老閭報告任職單位執行哪些ESG工作。
大老闆聽完簡報之後說:S的部分都是”現成”的,有沒有主動去做的事?
入職不到半年的我一頭霧水,現場突然靜默了一陣子。
當時,我眼前的畫面有一隻隱形的烏鴉飛過會議室的上空。
大部分理解ESG的人,都知道節能減碳是首要任務,治理面向的G也是組織經營管理的日常,惟獨社會責任的S,似乎比較難著墨,好像跟「人」有關的,都可以拿來做文章。
Time雜誌向來喜歡綜整「100大」,我看到前幾期以貝克漢為封面的100大主題是善心人士100大。翻了翻內容,發現幾乎都是有錢人居多,鮮少像賣菜阿嬤陳樹菊這類市井小民的善行。當然,ESG的S不是只有社會公益,只是社會公益比較容易拿來當作企業的績效,以及新聞媒體的曝光。
我是覺得如果要問一個組織做了哪些S,還不如就先問問以個人的角色,做了哪些S面向的事,從中找出共同的理念,去發想整個組織能有哪些創新S的作為。
回想過往,近20年前因緣際會在柑園國小開設假日英文繪本閱讀班,算是我的第一個社會責任(S)活動。
當時,我和女兒才剛從美國回台,想說趁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對英文還有新鮮記憶,或許能讓她跟台灣的小朋友以雙語做互動,增加在學校的人際連結。
等到女兒高中階段,為了讓她能有學習歷程的證明,就規劃了「故事小天使—閱讀英文繪本」的活動。(想知道更多的細節,可以收聽《自助吧Tender》S1EP02)
我和小孩一起進行繪本閱讀活動,一開始的起心動念,都只是好玩有趣,想讓更多人一起感受閱讀英文繪本的樂趣。
後來,會覺得自己真的是在做社會責任(S)工作,是從別人的口中說出來,才有所感。
二、三年前,在不同的二個活動場合中,分別碰到之前辦「故事小天使」的合作單位聯絡窗口,她們來跟我打招呼時,都先問我是不是多年前在圖書館辦英文繪本閱讀活動的帶隊老師,還說當時她們都覺得能有心辦這樣的活動,真的是很難得!
能在活動辦完十幾年之後,被人認出來,並且當面稱讚你當時做的活動是很值得的事,心裡會出現暖暖的心流。
我想,這就是S的力量吧!
現在,二個小孩都已經長大,似乎也沒有動力再籌辦活動。
不過,前陣子捐三本繪本給圖書館之後下落不明,並沒有減低我想再捐實體書的熱情。
反正我的重點是捐書出去,讓書本流浪,讓文字在實體空間被人們放在手上閱讀。至於,會產生什效益,就讓有緣閱讀到書籍的人各自找到發光發亮的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