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練習#7|正念教我溫柔以待,但我怎麼還是對自己這麼嚴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篇文章,是我在MB0正念課程中,針對「角色壓力」主題的自我反思。

今天MB0課程的章節聚焦在《人的壓力》、《角色的壓力》,老師最後拋出一連串問題,邀請我們從日常生活中最有壓力的角色下手,展開一場誠實的自我對話。這些提問觸動我內心深處的負重感,也讓我開始回顧這幾年身為母親、員工、女兒的心路歷程。

最有壓力的角色:正念而日漸成熟的媽媽

raw-image


當我在正念課程中不斷練習,也在生活中試著用正念陪伴我家少女,我發現自己最有壓力的角色,不是社工員,也不是創作者,而是「一個正在練習正念而刻意成熟的媽媽」。

這個角色背後有很多隱藏期待:要溫柔、要理解孩子的情緒、要覺察自己、要以身作則……但當孩子真的情緒化、衝撞、犯錯,甚至被欺負時,我心裡仍然會湧現憤怒、不甘與無力感。我知道我應該要用「正念」地陪伴,但有時候我真的做不到。這份「應該」,反而變成一種內在的壓力繩索,勒得我很緊。

最初接觸正念時,壓力最大的是「員工」角色

回頭看,我最初開始接觸正念,是因為在職場中承受巨大壓力。身為長照機構的社工,面對無止盡的個案、評鑑、行政、突發狀況,我常感到被淹沒。那時候的我,想要「成為一個穩定並且更不容易崩潰的社工」,才開始學正念。

但我後來明白了,正念不是讓我變成鋼鐵人,而是讓我看見:我正在崩潰,我需要幫助,我可以慢一點,溫柔一點對待自己。

未來最擔心的角色:照顧者的女兒

身為一位在長照領域打滾十幾年的社工,我也隱隱知道,隨著媽媽年紀增長,未來我很可能會再次面對角色壓力的轉換:成為「主要照顧者的角色」。

那是一種複雜的角色,既有親情,又有責任,有時還會交織著過往的委屈與壓抑。我還不確定那時候的我會是什麼樣子,但我希望自己能夠記得現在這份洞察:角色雖然會變,但可以選擇不被角色框住。

每個階段,都是一次新的覺察練習

我發現,每個階段,都有它「最難扮演」的角色。角色不是問題,僵化的信念才是關鍵。

  • 我曾經以為,成為好媽媽就得無懈可擊。
  • 曾經以為,好員工就不能抱怨。
  • 也曾經覺得,好女兒就該一切順從。

現在的我慢慢練習,把這些「應該」轉化成「也許可以不用那麼用力」。

正念覺察下的提問:如何鬆綁這個角色?

如果你也正承擔著某個讓你喘不過氣的角色,不妨跟我一起試著提問:

  1. 我最有壓力的角色是什麼?
  2. 我對這個角色有哪些「應該要」的期待?
  3. 現實中我扮演這個角色的樣子,和我想像有什麼落差?
  4. 以第三人角度來看,我需要這麼拚命嗎?
  5. 有什麼觀點是時候鬆動了?
  6. 如果我願意放下一點點控制,那會發生什麼可能?

角色不等於全部的你

人生有很多角色,但你不是任何一個角色的總和。你是那個可以選擇、可以呼吸、可以問「我現在怎麼了」的覺察者。

如果你願意,每個角色的壓力,都可以被你用覺察鬆開一點點。

覺察,是自由的開始

當我願意站在覺察的位置,而不是被角色的焦慮推著走,我就開始找回自己內在的主權。

我知道我不是完美的媽媽、完美的員工、或完美的女兒,但我願意成為那個願意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這才是正念給我的真正禮物:不是「做得好」,而是「看得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是雞湯,是我認真活著的日常
31會員
64內容數
嗨,我是微微奇,一名探索生活平衡的長照社工,也是正念學習者。我不灑雞湯,不賣熱血,只寫下生活中真實而微小的力量。在這裡,你會看到關於照顧者、身心平衡、自我對話和親子關係的故事。希望你能在這些文字中,找到曾經的疲憊和內心的溫柔。
2025/05/29
放下不是遺忘,也不是放棄,而是一種對生活的允許。本篇為正念七大態度系列的收尾之作,透過日常例子、內在對話與親子關係,帶你練習放下控制、放下執著,重新擁抱更自由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5/29
放下不是遺忘,也不是放棄,而是一種對生活的允許。本篇為正念七大態度系列的收尾之作,透過日常例子、內在對話與親子關係,帶你練習放下控制、放下執著,重新擁抱更自由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5/28
在正念七大態度中,「接納」是改變的起點。本篇以真實的母女對話與生活故事,帶你理解「接納不是贊同,而是不再掙扎」,學會在關係與情緒中溫柔共處,為心理健康意識月帶來深刻覺察。
Thumbnail
2025/05/28
在正念七大態度中,「接納」是改變的起點。本篇以真實的母女對話與生活故事,帶你理解「接納不是贊同,而是不再掙扎」,學會在關係與情緒中溫柔共處,為心理健康意識月帶來深刻覺察。
Thumbnail
2025/05/23
你是否也在用力追求「效率、認同、改變」卻感到疲憊?正念七大態度之一「非用力追求 Non-striving」,提醒我們:目標不是不能有,而是不必逼自己。從一位媽媽的日常自省,看見不用完美也能愛的方式,一起練習放鬆而不放棄的生活態度。
Thumbnail
2025/05/23
你是否也在用力追求「效率、認同、改變」卻感到疲憊?正念七大態度之一「非用力追求 Non-striving」,提醒我們:目標不是不能有,而是不必逼自己。從一位媽媽的日常自省,看見不用完美也能愛的方式,一起練習放鬆而不放棄的生活態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外界的風吹草動所影響,心情起伏不定。然而,一個內心強大、深諳自我之人,卻能在風雨中巋然不動。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答案在於內心的成長與心靈的鍛鍊。只有當你真正喜歡自己、了解自己,你才能在任何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全感。 一、了解自己:走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外界的風吹草動所影響,心情起伏不定。然而,一個內心強大、深諳自我之人,卻能在風雨中巋然不動。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答案在於內心的成長與心靈的鍛鍊。只有當你真正喜歡自己、了解自己,你才能在任何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全感。 一、了解自己:走
Thumbnail
探索心理陰影的核心,幫助你接納內在的不完美,助你成為更完整、更堅強的自己。
Thumbnail
探索心理陰影的核心,幫助你接納內在的不完美,助你成為更完整、更堅強的自己。
Thumbnail
《力挺自己的12個練習》之作者透過大腦神經心理科學解釋情緒的反應,並且提供以正念為基礎的方法建立自己內在的心理資源,提升心理韌性,幫助自己如何因應情緒。另外,除了正念的方法外,還結合了自我疼惜(自我慈悲)的方法,讓自己在情緒來臨時,可以知道如何應對。
Thumbnail
《力挺自己的12個練習》之作者透過大腦神經心理科學解釋情緒的反應,並且提供以正念為基礎的方法建立自己內在的心理資源,提升心理韌性,幫助自己如何因應情緒。另外,除了正念的方法外,還結合了自我疼惜(自我慈悲)的方法,讓自己在情緒來臨時,可以知道如何應對。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在我帶領「人生轉型工作坊」過程中參與者的回饋,或是和同處於中年轉型階段的朋友,我常會聽到一種看似兩難的情境「改變的過程我不想給我自己太大的壓力,畢竟壓力對身心健康不好,但又對於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該怎麼辦呢?」。原本我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答案,但在讀完《開啟心流的升檔練習》之後,我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Thumbnail
在我帶領「人生轉型工作坊」過程中參與者的回饋,或是和同處於中年轉型階段的朋友,我常會聽到一種看似兩難的情境「改變的過程我不想給我自己太大的壓力,畢竟壓力對身心健康不好,但又對於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該怎麼辦呢?」。原本我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答案,但在讀完《開啟心流的升檔練習》之後,我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