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裡,我們常聽到兩個熱門話題──「玻璃天花板效應」和「接班規劃」。
前者,談的是某些族群(特別是女性或弱勢群體)在升遷過程中,似乎遇到了一道「看不見的牆」,再努力也難以跨越;後者,則是關於企業如何為未來培養接班人,確保在關鍵位置有人能順利承接。
這兩個議題看似不同,其實都和「組織如何公平、有效地培養人才」密切相關。今天,我們就帶大家從更生活化的角度來聊聊這兩大職涯發展挑戰。
一、玻璃天花板效應:看不見的阻力
「玻璃天花板」指的是組織升遷制度中,對特定族群存在的隱性限制。比如,女性或少數族群即便能力再好,也比較難進入高階管理階層。
這種現象可能來自:
- 制度上的限制:例如升遷制度設計不利於女性,或缺乏彈性的工作安排。
- 刻板印象:對女性或弱勢族群能力的不信任,導致她們少有培訓與重要任務的機會。
- 缺乏導師資源:若沒有高層帶領或支持,往往難以突破現有層級。
要解決玻璃天花板,企業必須更積極創造公平的職涯機會,像是:提供多元的培訓資源、導師制度,以及友善的工作環境。這不只是關乎性別平等,更是確保組織能真正發揮所有人才潛力。
二、接班規劃:未來誰能接手?
「接班規劃」是企業尋找與培養未來高階主管的過程。沒有這個規劃,組織一旦高層突然出缺,就容易陷入混亂。
研究顯示,成功的接班規劃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 挑選高潛力員工:通常是已經有專業學歷(像 MBA),或在性格測驗中展現領導潛力的人才。
- 給予發展經驗:讓他們參與跨部門專案、挑戰性任務,並觀察其溝通、領導與承擔責任的能力。
- 與高層深度互動:CEO 或董事會讓潛在接班人逐步參與關鍵決策,讓他們理解組織文化與價值觀。
這個過程往往長達 15~20 年,極度耗時,但也正因如此,能確保組織在世代交替時不會斷層。
三、為什麼這兩個議題缺一不可?
玻璃天花板提醒我們:「別讓某些人才被忽略。」
接班規劃則提醒我們:「要提早準備,才能確保傳承。」
兩者合在一起,其實是在告訴企業:只有真正公平、多元、長遠的人才策略,才能帶來永續發展。
🌱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 想和你討論
- 你是否在職場上看過「玻璃天花板效應」的案例?
- 你覺得企業該如何幫助女性或弱勢族群打破升遷限制?
- 如果你是企業高層,你會怎麼設計接班規劃?
📩 加入我們
想獲得更多關於職涯發展與人才培育的觀點?
📲 歡迎加入花果山成長基地官方 LINE 👉 https://lin.ee/isv4RJ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