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說壓力這件事情,壓力是因為「自我期待」而產生,裡面可以分為「期待」和「責任」,光有期待不會造成什麼困擾,比如我參加抽獎活動,我期待我能得到獎品,但因為過程不是自己的「責任」,自己無法讓自己有更多得獎的可能,因此不會有壓力;光有「責任」也不會有什麼影響,比如我的責任是發傳單,但不管發出一張還一百張我都無所謂,因為自己沒有期待所以不會有壓力;但是如果自己期待自己要發出兩百張傳單,就會有壓力,因為責任在自己,以及必須達成目標。
當「期待」和「責任」在一起時,就會造成我們壓力的來源。
每個人從小活到大,或多或少都曾有過壓力,或者現在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這邊來談一個造成我們壓力的來源「社會價值觀」。這價值觀可能是從前幾代人慢慢流傳下來,形成每個人應該都要怎麼樣的期待,比如每個人應該都要讀大學,幾歲前應該要結婚生子,在公司應該要鞠躬盡瘁,但這樣的期待對於有些人可能是很大的負擔,造成很多人每天的壓力很大,因為會覺得自己達不成這種期待,但這種期待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還是其實是社會洗腦你想要有這種期待?很多人會因為別人的期待而受影響,比如我本來對考試不感興趣,但父母整天期待我考試考滿分,於是我也漸漸產生了我應該要考試考滿分的期待,但其實這種期待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先不管能不能達成,要勉強自己負責任的去完成他人的期待,自己當然痛苦。
好,講了這麼多,那我們有什麼方法減少壓力呢?我們也是針對「期待」和「責任」著手。
我們知道期待越高,自己達不成就是壓力,所以我們的方法之一就是「降低期待」。我們沒辦法達成考試一百分,那八十分、六十分,甚至四十分呢?我們沒辦法月薪十萬,那如果三萬、兩萬、一萬呢?我們找一個適當的期待,讓自己可以達成可以讓我們有成就,也能夠更有力量的往前走。
第二個方法是區分「責任」。自己有盡力了嗎?自己的部分有做到最好嗎?如果與其他人配合,其他人的事情是其他人的問題。比如辦一場活動,自己的部分處理得很完善,但是是其他人的地方出狀況,我們可以去支援,但要知道這些是對方的問題,自己不必幫對方扛下壓力,有點像是所謂的「課題分離」。
以上是關於「壓力」的來源,不要讓自己太有壓力,請自在的活每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