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理所當然》: 主動積極才能帶來改變

螞蟻兒-avatar-img
發佈於讀書心得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書名:《人生沒有理所當然:沒有「應該要」,只有「你想要」!練就跳脫框架、突破自我設限的全方位思考方式》

作者: 歐陽立中

raw-image

《人生沒有理所當然》這本書主要談主動積極和待人處事的技巧,作者歐陽立中是暢銷作家和知名的爆文教練,他曾經擔任教師的工作近十年,後來為了實現夢想,毅然決然拋棄教師這個鐵飯碗,轉而成為自由工作者,也做出不錯的成績。

史蒂芬.柯維在其著作《與成功有約》提出建立長期成功的七項習慣,第一個習慣就是主動積極,也就是專注在你能夠控制的事情上面,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也許你無法選擇出身和環境,但是你能夠選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專注在哪些事物上面。

《人生沒有理所當然》這本書也提到機會不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而是留給能夠主動出擊、創造機會的人。也許你現在還一事無成、沒沒無聞,但是只要你肯下功夫,一步步累積完成目標的次數,你就能夠慢慢地走向卓越。

人生只有這一遭,想想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成就什麼樣的事情,然後擬定計畫進行實踐。重要的是要有跳脫舒適圈的勇氣,勇於主動出擊,才能夠成就更高的自己。如果只追求穩定和安逸,那麼也許你這輩子就這樣了。

當然,作者歐陽立中也提出有時候成功夠好就好。如果過度追求更高的成就,很容易會因為事與願違而灰心喪志,或者陷入痛苦的泥淖當中。因為成功會上癮,當我們經歷一次成功帶來的滿足感,我們會傾向追求更多的成功。

當然這不是教我們要守成,不需要再精進自我了,而是要明白我們努力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你追求財富和成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那麼不如看看眼前,是否有現在就值得珍惜的人事物。比起追求更大的成功,還不如好好珍惜現在,跟重要的人創造幸福快樂的回憶,才是我們努力的意義。

【我從本書中得到的五個感觸】

一、爆款文章並不一定是具有深度的專業文。

作者歐陽立中也算是從寫作起家,每天堅持寫一篇文章,累積許多人氣後被出版社看見,後來出書成為作家,後續還販賣課程、經營Podcast、經營讀書社團等等,算是典型的知識工作者。

本書的內容看起來像是作者寫過的文章的彙整,也許有些是重新撰寫的。不管如何內容都不算是具有深度,而是以平易近人的表達方式,不時穿插動畫、電影等等的話題,讓年輕人能夠代入其中產生共鳴。

爆款文章並不一定是具有深度的專業文,只要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持續輸出就能夠累積流量。同樣地,多產作家也不一定要寫出什麼有深度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能夠規律地寫作,並且分享自己努力的心路歷程和成功的經驗分享。

其實我也想要固定地寫作,但這意味著要犧牲其它的事項,而且我缺乏成功的經驗,所以我寫的東西很難引起共鳴。不過偶爾還是會寫作,等到以後有機會再看看要專心做什麼比較好。

二、懂得及時享樂,才能夠創造更多幸福的回憶。

作者歐陽立中認為我們要懂得及時享樂,因為人生是由許多回憶所構成,所以等到你年老後或死前,你的回憶決定了你這輩子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福的。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平時就多累積一些幸福的回憶,才能夠在未來回憶過去時,讓滿足感充盈著我們的內心。

raw-image

及時享樂並不一定是在浪費時間,尤其是和重要的人事物一起度過時; 過度努力也並不一定是在創造幸福,有時候會讓我們忽略眼前應該珍惜的人事物。在拚命賺錢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把時間留給自己,以及把時間花在讓身心保持健康的活動上。

作者歐陽立中分享三個方法讓我們可以參照:

(1) 設定營收目標,然後往前推算,工作只接到符合營收目標的程度。剩下的時間就留給工作以外的範圍來使用。

(2) 把錢花在值得回憶的體驗上。儘量去從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活動,去不同的地方旅遊,或者學習自己不熟悉的知識和技能等等。多方探索能夠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而這也能夠成為寫作的素材。

(3) 要以死前財產歸零為目標。雖然死亡難以預料,不過既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麼就要善用自己賺到的錢,讓自己體驗更多的幸福回憶。當然有時候還是要留一些財產給後代,這裡只是說明不必過度追求財富,而是要去追求日常的幸福。

三、你省下來的錢,都是流失掉的機會。

我們常常因為某些值得學習的事物有提供免費的學習資源,而不願意多花錢在上面。但是這樣的心態反而會讓我們消極地學習,因為總想說有空再來學習就好了,所以不必急於一時,結果就沒有去學習了。

不過有些知識和技術具有時效性,尤其如果你是知識工作者,儘早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術,然後提供教學,可以讓自己掌握先機,得到更多的關注。就算不是知識工作者,儘早學習該領域的核心技能和有用的技術,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掌握該領域的關鍵知識,甚至能夠透過跨領域學習,來激發創意和創造更多的機會。

花錢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除了能夠根據課堂快速掌握一門領域的知識和技術,還能夠認識更多的人脈,尋找合作的機會。花錢學習也能夠主動積極地進行學習,用最短的時間做出最大的成果。如果能夠善用學習到的知識和工具,並且分享自己的學習的心得,甚至能夠在日後回收這筆學習費用。

有機會我也會付費學習一些遊戲設計或經營行銷的課程,不然現在慢慢摸索的學習效率太差了。

四、成功的人懂得經營人脈,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

從很多書籍都可以看到這條道理。《人生沒有理所當然》這本書也提到許多作者的其他朋友或知識工作者的故事。從其他作者的幾本書也曾經看過歐陽立中這個名字(不知道是筆名還是本名),這正說明經營人脈的重要性。你如果能夠好好建立人脈,並且做出一番成績,那麼自然會有許多人願意幫你宣傳。

成功人士之間通常都具有「雙贏思維」,也就是《與成功有約》的第四個習慣。如果你能夠採取利人利己的態度來待人處世,在你幫助別人的同時,別人也會找機會拉你一把。

五、完美,是從一個個完成中產生的。

這也是目前我想要追逐的目標,我本身也是完美主義者,所以常常在小事上花過多的時間,導致專案的進度一再拖延,需要靠其他人來救援。其實如果當初能夠秉持「先求有,再求好」的態度,也許我能夠在資訊業多活幾年。

在經驗尚未成熟的時期,我們要先把事情做完、做對,再來力求改善。如果現在這個專案不盡理想,那沒關係,下個專案再加把勁。如果這次的告白失敗了,那沒關係,透過改善自身的缺點,或者強化自身的優勢和長處,下一個會更好。

不需要為了力求完美,而耽誤到其他重要事項的進度; 也不需要為了成果不符合自身期待而失落,更不需要為了犯一、二個錯誤就內疚自責。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不需要當完美超人,也不必為了滿足其他人的期待而勉強自己。

要記得,我們是為了追求幸福快樂而存在的。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就算自己還是完美主義者也沒關係,只要懂得從內疚自責、不斷內耗的狀態中釋放出來,我們就會過得比較快活。

比起追求完美,更重要的是要追求進步。

【結語】

人生沒有理所當然,而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如果想要有所成就,那麼就要比別人更積極主動,比別人更加勤勉。當然這不是教你當個工作狂,而是要當個勇於跳脫舒適圈的勇者。也許你現在有家庭所以想要求安穩,那沒關係,等到你有些空閒的時候,就可以慢慢地跳脫舒適圈。

可以先從小事開始做起,不必一次就挑戰難關,因為那很容易半途而廢。想要進入心流狀態,那就要挑戰比自身能力難一點的項目,然後長期投入,持續成長。等到克服了難關,對該事物駕輕就熟,那就可以挑戰更難的項目。

就像作者歐陽立中也是從寫作開始,然後慢慢擴大舒適圈,挑戰授課、演講、經營Podcast和寫電子報等等事物,在生活中也不斷嘗試各種新事物,例如練拳擊參加比賽等等。就像作者所說,為了創造更多美好的回憶,所以願意珍惜當下,努力體驗不同的人生。而這些體驗或者人際互動,又能夠成為寫作的素材,形成正向的循環。

這樣活著確實是蠻有趣的,我也想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嘗試看看能不能過著不一樣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螞蟻兒的沙龍
22會員
51內容數
這裡是分享個人讀書心得或學習心得的沙龍,請大家多多指教~
螞蟻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5
這本書從許多心理學或神經科學的角度來探討為什麼現代的司法判決,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公平之處。包含無罪的人蒙受不白之冤,不同的種族、貧富階級、性別、外表,會遭受不一樣的待遇和審判結果等等。我們常常認為司法制度應當能夠顯現公平正義,才會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
Thumbnail
2025/10/05
這本書從許多心理學或神經科學的角度來探討為什麼現代的司法判決,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公平之處。包含無罪的人蒙受不白之冤,不同的種族、貧富階級、性別、外表,會遭受不一樣的待遇和審判結果等等。我們常常認為司法制度應當能夠顯現公平正義,才會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
Thumbnail
2025/09/21
原本以為《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是在談「人生時間有限,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光陰」的重要性,不過作者奧利佛‧柏克曼其實是要我們坦然接受人生有限的事實,選擇有限的事情去做,並且活在當下,隨遇而安。
Thumbnail
2025/09/21
原本以為《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是在談「人生時間有限,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光陰」的重要性,不過作者奧利佛‧柏克曼其實是要我們坦然接受人生有限的事實,選擇有限的事情去做,並且活在當下,隨遇而安。
Thumbnail
2025/09/12
這本書蠻有名的,在許多書籍都有提及過該書的內容,可謂影響深遠。就算過了三十幾年,仍然是值得一讀的好書。《與成功有約》主要談做人處事的原則,作者史蒂芬.柯維認為這些原則就好比自然規律一樣,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我們必須以這些原則為行事準則,從內而外進行改變,才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建立長期成功的基礎。
Thumbnail
2025/09/12
這本書蠻有名的,在許多書籍都有提及過該書的內容,可謂影響深遠。就算過了三十幾年,仍然是值得一讀的好書。《與成功有約》主要談做人處事的原則,作者史蒂芬.柯維認為這些原則就好比自然規律一樣,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我們必須以這些原則為行事準則,從內而外進行改變,才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建立長期成功的基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你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就可以決定事情會怎麼發展,以終為始的理念執行人生目標,「Be-Do-Have」常保初心,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要的人。
Thumbnail
當你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就可以決定事情會怎麼發展,以終為始的理念執行人生目標,「Be-Do-Have」常保初心,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要的人。
Thumbnail
這篇社論討論了人生中的多個主題,包括自己的價值、年輕時的決策、以及對自我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社論討論了人生中的多個主題,包括自己的價值、年輕時的決策、以及對自我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一位清大中文博士,但是他的工作與生活卻並不如一般人預期的光鮮順遂,他如何在長期失業、父子失和、突遭意外的人生逆境中,一步步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從迷盲中走出來,成為人際溝通講師...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一位清大中文博士,但是他的工作與生活卻並不如一般人預期的光鮮順遂,他如何在長期失業、父子失和、突遭意外的人生逆境中,一步步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從迷盲中走出來,成為人際溝通講師...
Thumbnail
本文內容介紹了作者從公職離職後,接觸到《神心態》此書的閱讀心得。從設定清晰的目標、用科學方法打造強韌的內心、將目標視覺化,作者分享了一些在離職後實踐的經驗。此外,作者提供了一個即將舉辦的工作坊的報名表。如果你已經努力了但仍無法活出夢想中的生活,不妨閱讀本書或參加工作坊。
Thumbnail
本文內容介紹了作者從公職離職後,接觸到《神心態》此書的閱讀心得。從設定清晰的目標、用科學方法打造強韌的內心、將目標視覺化,作者分享了一些在離職後實踐的經驗。此外,作者提供了一個即將舉辦的工作坊的報名表。如果你已經努力了但仍無法活出夢想中的生活,不妨閱讀本書或參加工作坊。
Thumbnail
這本書中,瓦基藉由閱讀、分享,重新思考人生目標,並著手打造個人職涯,書中融合了多位專家指引,並內化為其所學。一步步帶著讀者著找出擅長又喜歡的事,「以終為始」來規劃人生,保持內在動能,循環式優化,以及抉擇的勇氣。這都是一本值得參考的自我實踐指南。
Thumbnail
這本書中,瓦基藉由閱讀、分享,重新思考人生目標,並著手打造個人職涯,書中融合了多位專家指引,並內化為其所學。一步步帶著讀者著找出擅長又喜歡的事,「以終為始」來規劃人生,保持內在動能,循環式優化,以及抉擇的勇氣。這都是一本值得參考的自我實踐指南。
Thumbnail
文章中講述了作者的處世態度以及透過不斷挑戰自己的經驗,達到自身成長。從轉學到音樂和籃球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學習方式,藉此慢慢達到成就和改變。文章中充滿了正面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對自己的挑戰。
Thumbnail
文章中講述了作者的處世態度以及透過不斷挑戰自己的經驗,達到自身成長。從轉學到音樂和籃球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學習方式,藉此慢慢達到成就和改變。文章中充滿了正面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對自己的挑戰。
Thumbnail
跟我對話過的人,多少聽過我提過如何跳脫命運,親手掌握自己的人生。這一次,我想寫成文章,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讀。
Thumbnail
跟我對話過的人,多少聽過我提過如何跳脫命運,親手掌握自己的人生。這一次,我想寫成文章,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