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很多人會問:「我的職涯應該自己規劃,還是公司會幫我規劃?」
答案是——兩者缺一不可!
員工要主動規劃自己的未來,公司則要創造合適的舞台與資源。當雙方合作,職涯發展才不會只是口號,而是真正落地的成長計畫。
員工的角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在快速變動的職場,員工如果只是「等公司安排」,往往會錯失機會。
職涯規劃不只是找到下一份工作,而是要清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具備哪些專業力,並為此持續行動。
員工應該做到:
-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興趣、價值觀、能力與長處
- 主動蒐集資訊:關注產業趨勢、公司內外的發展機會
- 設定目標:規劃短期與長期的方向(例如:3年內成為主管、5年內完成專業證照)
- 落實行動:持續學習、累積經驗、人脈經營
必要性在哪裡?
因為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你真正想要的人生與工作樣貌。若完全交給公司規劃,你很可能淪為「被安排的人」,最後不僅失去職涯主導權,也可能因公司策略改變而陷入被動。
組織的角色:投資員工,就是投資未來
從企業角度來看,支持員工的職涯發展,絕不是「多此一舉」,反而是一種長期投資。
好處至少有三個:
- 提升員工忠誠度
當員工覺得公司在乎他們的成長,不只當「打工仔」,而是被視為長期夥伴,他們自然更願意留下來。這能大幅降低人員流動率與招募成本。 - 強化組織競爭力
企業面臨的挑戰是瞬息萬變的。如果員工持續被培養新技能,公司就能更快應對市場變化,避免「人才斷層」。 - 創造雙贏文化
一個有制度的職涯發展環境,會讓員工覺得「努力有用」,更願意投入工作。當員工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企業的績效自然也會提升。
常見的支持措施包括:
- 公開透明的晉升與輪調機會
- 提供專業訓練與跨領域學習資源
- 導師制度,讓新人或潛力員工有人指導
- 海外派任或專案挑戰,幫助員工拓展視野
- 接班計畫與退休準備,照顧不同階段的員工需求
簡單來說,員工需要的是「看得見未來」,而企業能提供的就是「一條清楚的道路」。
職涯發展是一場雙向合作
職涯規劃不是單方面的責任。
- 員工不規劃自己的未來 → 容易迷惘、隨波逐流
- 公司不提供支持 → 人才容易流失,甚至養成了對手
唯有員工和組織都願意投入,才會形成良性的循環:
員工獲得成長,公司擁有更強大的戰力,雙方一起走得更長遠。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 給你的三個思考問題
- 你現在的職涯,是自己規劃的多,還是公司幫你決定的多?
- 你覺得你的公司有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源,幫助員工成長?
- 如果讓你設計一個「職涯支持制度」,你會最想加入什麼?
👉 想獲得更多職涯與職場發展的觀點?快來加入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